「淚溝」一直是詢問度頗高的前幾大項目之一。這道出現在眼睛下方的凹陷性溝紋,不只讓人看起來一臉疲憊、精神委靡,更容易顯老。想要去除淚溝,許多人會想打玻尿酸來填補凹陷,卻不是每個人打完都是滿意的,到底問題出在哪?又有哪些事情要注意?

關於玻尿酸打淚溝大家最常詢問的5大問題,就讓彭賢禮皮膚科所江紀萱醫師在此整理、回答給大家。

Q1:玻尿酸打完眼睛下面有毛毛蟲、腫腫的,或是瘀青?

有些人玻尿酸打完之後,會在眼下出現異常澎起的腫脹團塊,這是因為醫師的在堆送過程卡針、不順暢,造成玻尿酸的分佈不均勻、單點的注射量過多、周圍脂肪不連續等,才會讓視覺上看起來凹凸不平的不自然狀況。

江紀萱醫師提醒,玻尿酸打淚溝看似簡單,其實技術含量很高,不只醫師注射手法要細緻,推送玻尿酸也要均勻,效果才會自然。

另一種常見情況是在眼下會出現一條泛著藍光、類似瘀青的痕跡, 這也是玻尿酸術後的常見情況,其實是Tyndall Effect(廷德爾效應),一種正常的光學現象。根據注射的深淺、玻尿酸品牌,會影響其散射的程度。

一般來說,我們會建議把玻尿酸打淚溝分成二個部分,底層需要強力的支撐,建議使用支撐力較好的大分子的玻尿酸來填充;淺層的皮膚較薄,治療重點應該放在細部修飾,建議使用小分子玻尿酸微調就好,且玻尿酸的材質一定要慎選。
建議採取不含顆粒成分的玻尿酸,比較不易產生Tyndall Effect,相當適合用於表淺注射。

Q2:玻尿酸維持的時間不久?

關於這一點會有兩種情況。
一種情況是因為「注射位置」,如果一開始就將玻尿酸注射在肌肉上,當我們們臉部做出表情時,玻尿酸就很容易因動作被擠壓到旁邊,過了幾個月就會覺得效果變差了。但是玻尿酸並沒有被代謝掉,如果在此時就繼續補打,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眼下變得眼下一大區都腫腫的。
另一種情況是「玻尿酸的分子大小」。正常來說,大分子玻尿酸可以維持較久,而小分子玻尿酸的維持時間則比較短。
然而,不是說我們就一定都要打大分子玻尿酸最好,現在的治療方式其實都強調整體評估、分次治療。針對大範圍部位先給予間接性治療,利用大分子玻尿酸做好外側拉提、周遭的支撐;隨後,再進行直接針對局部細節,利用小分子玻尿酸來修飾凹陷,整體治療才更加完整。

Q3:玻尿酸打淚溝一次要打幾CC?

還是一個重點,所以的治療都不是愈多愈好,而是要看病人的嚴重程度、個人期待程度來決定注射的CC數。
如果淚溝情況輕微的人,一般直接填補就可以了,治療起來相對簡單。

如果老化問題比較嚴重的人,建議連眼周的其他問題一併治療,注射的面積大、處理問題多,需要的劑量也比較多,甚至會需要配合不同材質、儀器拉提一起治療。

Q4:可以用來消除黑眼圈嗎?

黑眼圈的形成和過敏(血液堆積)、陰影凹陷、黑色素沉澱等都有關係,不只成因複雜,很多人更是合併因素一起發生,而「淚溝型黑眼圈」只能算是其中的因素之一。
起因於眼周因軟組織鬆弛而出現凹陷,在眼下產生陰影造成黑眼圈看起來更加暗沉、情況變嚴重,可以在眼下填充玻尿酸來改善高低差,對於黑眼圈有明顯改善效果。

不過,如果你的黑眼圈並非源自於淚溝,想要真正改善問題,還是要對症下藥,去除黑色素沉澱,或好好治療鼻子過敏,才能解決了。

Q5:有淚溝也有眼袋,打玻尿酸就可以了嗎?

這一點需要取決於醫師評估的嚴重程度。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淚溝,大多數的專業醫師都會採用玻尿酸注射填補,普遍改善效果就很明顯了。
不過,如果你的淚溝又合併眼袋問題,突出的眼袋會導致淚溝相對明顯。所以在處理「大眼袋型淚溝」的病人時,我們無法只用玻尿酸填補淚溝,就幫助雙眸恢復年輕光采,一定要搭配眼袋手術或雷射治療,先摘除眼袋、緊致肌膚,再於相對凹陷的部位,注射玻尿酸補起淚溝,治療才能真正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