淚溝一直是詢問度極高的療程,而在美容醫學(醫美)的治療,又以「玻尿酸直接將補平那條溝」最為常見,但是對這種作法的術後評價,有些人覺得效果佳,有些人則抱怨有其他的副作用,其中一項便是「眼下青青紫紫的類似瘀青」,也是本篇文章要探討的重點。
高雄推薦醫師診所彭賢禮皮膚科診所舒顏萃瘀青黑青失敗效果
玻尿酸填平淚溝 注射技術含量高!
由於淚溝屬於淺層注射,一般會選用小分子玻尿酸來填平淚溝,如:喬雅登的Volbella、瑞斯朗的Vital light等。但在眾多注射部位中,淚溝的注射難度比其他部位高的許多,對於醫師技術的要求高。
這是因為淚溝(眼下)皮膚特別薄,幾乎沒有脂肪層,皮下血管也特別多。所以在注射時,醫師不只對於運針的流暢度、穩定度都有很高要求,玻尿酸注射的深度、角度、施打劑量也必須拿捏恰當,且要清楚了解眼周的解剖結構,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就很容易損傷血管,或造成術後效果的不自然。
最常出現的狀況像是眼下團塊、不平整、泡泡腫腫的(推送過程不勻)、瘀青(注射時破壞血管)、泛著不自然的藍光(廷格爾效應Tyndall effect)。
玻尿酸填淚溝後 眼下青青藍藍的真的是瘀青嗎?
而在眾多狀況中,利用玻尿酸治療淚溝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「眼下青藍色的痕跡」,造成眼下皮膚更加暗沉,看起來疲憊、沒精神。會出現這種現象大致有二種原因。
▍原因一:「瘀青」
起因於醫師對於皮膚解剖學不夠熟悉,在注射過程不慎破壞到眼周血管,出現局部瘀青的現象,通常會在數天後漸漸消退,期間可採取溫敷(不可熱敷)加速退瘀。
▍原因二:「廷格爾效應(Tyndall effect)」
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光學現象,起因於玻尿酸本身的膠體顆粒在接觸到陽光時,波長較短的藍光被散射出來,所以注射部位才會看起來會隱隱泛著藍光。
如果「玻尿酸的注射部位太淺」,打在真皮層皮膚較薄的部位,就會出現這種形況,而眼部皮膚恰好是比較薄的,更容易出現類似問題(如下圖)。
一旦「廷格爾效應(Tyndall effect)」出現就比較難處理了,必須等待很長一段時間,等到玻尿酸慢慢代謝之後,才會隨之消失。
(圖片擷取自網路)
玻尿酸填淚溝,注射深度是關鍵
話雖如此,其實玻尿酸整體來說,仍是一個很好的材質,只要使用得當,它的安全性和效果都是很不錯的,運用範圍也很廣。
不過如果醫師的經驗不足、施打層次或材質的選擇錯誤,不只容易產生淤青、廷德爾效應,甚至可能造成皮膚隆起,補不成淚溝,甚至多出二個眼袋,更不好看。
若想避免類似情況,首先仍要注意注射深度,雖淚溝屬於淺層注射,卻仍不能太淺,並且挑選顆粒較小的小分子玻尿酸來施打;若要進行眼周眼眶骨的深層支撐和重建,則可以選擇支撐度較好的大分子玻尿酸來施打。
不過如何評估和注射填補,最終仍須取決於醫師的技術,因此,找到一位好醫師,仍是決定治療效果好與壞的關鍵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