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魂不散又邊緣,「粉瘤」治療預防全攻略!

粉瘤是一種超級常見的囊腫,看起來就像很大顆的閉鎖性粉刺

有不少人常常搞不清楚粉瘤、粉刺、青春痘怎麼分

所以本篇要來告訴你:粉瘤是什麼、要怎麼辨識它

還有如何正確治療、預防。


什麼是粉瘤?

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,是皮膚的各種囊腫當中最常見的,它可以很陰魂不散的發生在你皮膚任何地方,不過在臉部和上半身的發生率比較高,大小從幾公釐到幾公分都有,有時能從中央看到黑色小點的開口。

而粉瘤跟粉刺最大的差別,就是粉瘤多了「囊袋」,目前研究認為是因為粉刺發炎,或是表皮受傷後導致毛孔的上皮細胞增生,因此產生了囊袋結果原本應該要從毛孔的開口排出的皮脂、角質,被這個囊袋給包了起來,慢慢累積起來就變成一整包的粉瘤

以下是三種粉瘤的型態:


粉瘤、青春痘、粉刺,到底怎麼分辨?

分辨的方法不難,主要有四點:
1. 粉瘤比粉刺多了囊袋,能裝的東西比較多,而且會逐漸變大,比青春痘或粉刺都來得大。
2. 粉瘤難以自行消退,但青春痘、粉刺時常能自然消退或代謝。
3. 只要有毛囊的地方,粉瘤就可能會出現,因為囊袋就是從毛囊細胞長出來的,而青春痘和粉刺大多都是長在臉上或背上這種皮脂較多的地方。
4. 粉瘤通常會在同樣的地方反覆發作,主要是因為囊袋的結構還在那,就算你擠出裡面的東西也沒用,囊袋表示:我再裝就有了,而青春痘和粉刺大多在不同處發作。

粉瘤會有什麼症狀?

粉瘤的症狀這邊主要分四種:

1. 沒有症狀:大部分的粉瘤其實沒有症狀,所以你甚至不會察覺到它的存在,有時意外看到或摸到才會發現。

2. 囊腫發炎:囊腫發炎時會有紅、腫、熱、痛現象,這時它就不邊緣了,反而開始狂刷存在感,當合併細菌感染時會嚴重發炎,周圍的皮膚組織也會紅腫,甚至會蓄膿。

3. 蜂窩性組織炎:如果感染很嚴重,或是病患因各種原因(像是糖尿病、愛滋病)導致免疫力很差時,就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
4. 色素沉著:粉瘤如果反覆發炎,表皮皮膚就很可能會色素沉著。


粉瘤如何治療?

首先要知道粉瘤的「囊袋」,表皮可能稍微凸起而已,但在皮下囊袋非常大可以堆積非常多老舊角質代謝物等等。
所以擠了也沒,用就算你暫時擠掉它,只要這個囊袋還在,粉瘤就會重新堆積。 而且也是因為有囊袋,所以也會像氣球一樣可以越吹越大顆,
而且考慮到擠的過程中,萬一清潔消毒沒做好反而會細菌感染,直接進化變成化膿粉瘤,所以還是別亂擠的好。
接著我們來談談治療方法:
【吃藥、擦藥】
已經成形的囊袋不太可能用擦藥去解決,口服或外用藥物主要是不讓粉瘤長太快,但很難因此消下去,但是!如果粉瘤已發炎感染,紅腫甚至流膿,這時就會建議使用口服和外用藥物,來控制發炎及感染,以免變成蜂窩性組織炎。
【手術刀、針】
如果醫師判斷情況嚴重,有時會先用手術刀或針去製造開口,把膿擠出來,不過如同前面提到的,光擠膿是無法根治的,所以還會配合粉瘤手術來把囊袋清除。
【痘痘針(局部類固醇注射)】
注射痘痘針雖然能改善發炎紅腫,但這樣可能會導致組織萎縮,結果產生一個凹洞,所以醫師不一定會傾向這樣做,大多數情況下,口服或外用抗生素、消炎藥就有辦法控制住感染和發炎,所以是否要打痘痘針,還是與醫師詳細討論、瞭解後再決定。

粉瘤該如何預防?粉瘤越長越大心越慌,怎麼辦?

在保養預防上有幾個建議:
1. 不要亂擠粉刺,避免表皮受傷
2. 飲食別吃太重口味
3. 別用過熱的水洗臉,避免皮脂腺分泌過多

至於越長越大的部分,如果外觀變化的速度很快,建議盡速就醫,不過粉瘤終歸是良性腫瘤,大部分情況下不會變成惡性。


※以上資訊係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、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,僅供參考。
醫療風險:更多醫療風險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禁忌症:發燒、懷孕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副作用:更多副作用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、藥物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,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,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,需由醫師實際當面評估溝通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