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科照光治療,替代藥物的輔助治療

對於許多⽪膚病的患者⽽⾔,「塗抹藥膏」是⼀件苦差事,每天重複著上藥、清潔、再上藥的動作,但是病灶範圍較大的病友,每天塗得很辛苦不說,全身常塗的油膩膩黏膩難受

尤其是像乾癬或是異位性皮膚炎,因為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,所以長久下來能夠堅持每天擦藥的病友講實在並不多,這種時候「照光治療」成為了⼀個很好的選擇, 患者可以透過短暫的光照能量替代藥膏,治療更便利,還能促進⽪膚的⾃我新⽣機制、降低復發率,⼀舉數得。


什麼是「照光治療」?

照光治療或光照治療(Phototherapy)是一個通稱,在不同的科別、用不同波段的光源、治療不同的疾病。

在小兒科是用來治療新生兒黃疸,以藍光(波長約425-475nm)進行照光治療;在皮膚科最常用的是窄波段紫外線B光(UVB 311nm),其他的光照治療則包含:長波紫外線A光(UVA1)、低能量雷射以及光動力療法(photodynamic therapy, PDT)。

●紫外線B光:
最常見,以特定波長(311nm)的紫外線B光照射皮膚,有調節皮膚免疫環境的療效,常見用於治療乾癬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白斑、尿毒性皮癢症、全身性溼疹、玫瑰糠疹、苔癬性糠疹、移植後排斥反應以及皮膚性淋巴癌等多種疾病,而新型照光儀器308準分子雷射,使用波長308nm的雷射光對於白斑的療效更佳。

●紫外線A光:
目前已較少使用,長波紫外線(UVA1)可用在急性異位性皮膚炎和硬皮症的病患。光化學療法(PUVA)則是請病人先服用或塗抹感光性藥物,讓病人對紫外光的敏感度增加,目前多用於困難治療型皮膚性淋巴癌。

●低能量雷射:

選擇在450nm到1100nm(可見光到近紅外線)其中之一的波長為光源,輸出功率小於500MW的雷射。由於輸出能量較小,不會破壞組織,但可以引起生物刺激作用,誘發或強化某些生理反應,目前在台灣適應症包含白斑、帶狀皰疹後的神經痛及慢性傷口潰瘍。

●光動力療法:
較新的治療方式,病人必須先服用或塗抹感光劑,再照射藍光或紅光激發出光化學反應,產生自由基造成細胞壞死和組織破壞,臨床可應用於淺層皮膚癌、嚴重型青春痘等疾病。


替代⼝服藥、外⽤藥膏, 乾癬、⽩斑的第⼀線治療⽅針

 

針對許多不適合吃⼝服藥、⼝服藥或外⽤藥效果不佳的病患來說,「照光治療」無疑是⼀個安全⼜有效的治療⽅式,尤其是針對乾癬和⽩斑的病⼈,照光治療甚⾄被認為是外⽤藥膏以外的第⼀線治療⽅法,並有研究指出,60~70%的乾癬患者,在持續進⾏ 3個⽉的照光治療之後,病灶約可獲得75%的改善

 


光照治療該注意什麼細節呢?

⾄於照光治療的次數,依患者情況不同,治療次數也不⼀致,只照一次沒有效,一周只照一次的效果也不佳。

●照光治療初期還是可能有新病灶出現,照光劑量必須循序漸進,照光時間從數十秒鐘開始會逐漸增加到數十分鐘,每個人的皮膚有其適合的劑量,因人而異。

●一周照2-3次,至少2-3周後效果才會出現,耐心治療2-3個月以上才能達到最佳療效,並可配合使用其他外用或口服藥合併治療。等到病灶漸漸清除之後的維持期,才會建議降至一周照1次即可。

●不需要天天到醫院照光,因為治療效果不會加倍,甚至會有曬傷的風險。一般而言,照光治療是一個安全的治療方法,照光治療後正常反應包含暫時的乾癢或是輕微泛紅,但它仍有一些副作用,像是曬黑和光老化,若不固定照射頻率和照射部位,少數人會造成曬傷。

●照光治療前可以擦保濕霜、保濕乳液或凡士林,使表皮滋潤平滑以增加光線之吸收,並減少照光引起的皮膚乾燥。

●照光治療時記得要戴眼罩或太陽眼鏡,若眼睛周圍有病灶要照光,閉上眼睛即可,避免紫外線直射到眼睛,長期擔心會增加白內障的風險

P-SKIN引進美國、德國進⼝完整照光治療設備

P-SKIN堅持⽪膚治療專業的同時,更抱持著回饋社會之信念,提供了美國、德國進⼝的完整照光治療設備,包含全⾝型窄波紫外線B光照光機308準分⼦照光機低能量雷射,讓民眾不需要在舟車勞頓前往大型教學醫院,也可以接受照光治療。

時代⽇新⽉異,許多疾病也出現更加進步的治療⽅式,肌膚疾病不再是⾒不得⼈的問題,完整照光治療設備結合藥物使⽤,達到更有效率且全⾯性的治療效果,是時代又更進一步的標誌。


※以上資訊係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、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,僅供參考。
醫療風險:更多醫療風險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禁忌症:發燒、懷孕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副作用:更多副作用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、藥物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,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,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,需由醫師實際當面評估溝通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