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了解汗疹(痱子)成因及預防關鍵

台灣悶熱潮濕的天氣,不只大人難受 小朋友的身上也總是冒出一粒一粒又熱又癢的疹子
而這種疹子的症狀在嬰幼兒更是常見 這便是典型的汗疹
因此今天就要一起完整跟大家介紹汗疹(痱子)這個疾病
除了知道治療方式外,更要了解如何保養與預防!


流汗會導致大部分皮膚問題?

汗液雖然是人體的正常散熱機制,但如果汗液沒清洗乾淨,不但會產生異味

更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造成汗孔、毛囊堵塞,甚至是黴菌孳生呢!

流汗常造成的皮膚問題有三個 :

汗斑

汗斑是一種酵母菌造成的黴菌感染皮膚疾病,初期症狀是像10元錢幣大小的不會搔癢粉紅色塊斑,之後會逐漸變成咖啡色,或轉為白色。

汗疹(痱子)

汗疹是因汗腺阻塞所產生的發炎反應,皮膚表面會產生紅疹、發癢現象,嚴重的搔癢還會引發皮膚濕疹。

毛囊炎

毛囊炎跟毛囊阻塞,皮脂腺分泌過度旺盛有關,在流汗同時,皮脂也會跟著分泌,再加上免疫力低落,造成細菌侵入形成發炎、化膿反應。

毛囊口出現紅色丘疹,剛開始有微癢感,之後會變成又痛又癢的小膿包,容易反覆發作,若細菌侵入毛囊深部組織,會造成毛髮脫落、不易生長。

汗疹(痱子)只有小孩子會長嗎?

新生兒容易長汗疹(痱子)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汗腺尚不健全,容易在排汗後有汗液滲漏、汗腺破裂等問題而引發汗疹。

但其實成人也有可能會長汗疹,只是成人通常是因為,長時間處在炎熱、潮濕的環境,或是高燒退燒後,才長汗疹(痱子)。

汗疹的表現相當多樣性,主要可因汗管受到阻塞的位置而分為四種型態:

晶狀汗疹

呈透明的小顆水泡狀,因為水泡沒有發炎所以呈現透亮光澤,這種型態的汗疹是因為汗水累積在皮膚角質層的地方,這種汗疹通常無症狀,而且在幾天內甚至幾小時內病灶就會消失。

紅斑型汗疹

紅色的小丘疹是汗水累積在表皮層,造成發炎,是很常見的汗疹型態,這種汗疹大多有搔癢、刺痛感,會在流汗、洗熱水澡後加重症狀。

膿疱型汗疹

和紅色汗疹相似,只是因為發炎更厲害,所以合併發膿疱,並非細菌感染導致,所以不需要用外用抗生素治療。 但當看到膿疱時,還是需要就診,讓皮膚科醫師判定是不是感染性皮膚病。

深層汗疹

由於真皮內的汗管阻塞,引發真皮層發炎,造成扁平隆起的丘疹,好發於高溫環境下長時工作的人,如軍人、工人等,如果這樣的疹子覆蓋範圍太廣,會讓體溫調節能力降低,變得更容易中暑。


痱子如何消除?痱子治療方法

一般來說痱子會在數日後自然治癒,但是會因為汗水而再次引發,因此如何照料患部是非常重要的

最基本的是給予病患通風、涼爽的環境是最重要的事情,像是:

‧ 避開高溫多濕的環境

‧ 使用除濕機、冷氣機,溫度盡量維持在26-28度左右

‧ 流汗時盡可能擦乾,保持身體乾燥 可以的話盡量沖澡,要泡澡的話以38度左右的溫水為宜

‧ 平常用肥皂清潔,但不要過度使用肥皂

‧ 沐浴後使用保濕劑或是爽身粉

‧ 穿著透氣性良好的衣服

不過要注意的是,在痱子生成之後,抹痱子粉則是除了讓身體乾爽之外,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治療效果,如果症狀較嚴重,還是要尋求醫師協助。

※以上資訊係做為診療的輔助說明、衛生教育及醫療知識分享,僅供參考。
醫療風險:更多醫療風險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禁忌症:發燒、懷孕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副作用:更多副作用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。
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、藥物、醫療器械、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,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,實際療程效果依據個人體質條件而有差異,需由醫師實際當面評估溝通而定。